本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锚定强县目标,拼搏冲锋向前,坚决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辽沈战役·阜蒙战场”首战胜利。
下面,我受县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全力起跑冲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暨“百十一”奋斗目标攻坚战良好开局
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心一意抓发展,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省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落实阜新“双千双百”目标任务,精准把握县“十四五”规划,创新提出“百十一”奋斗目标,同步打响了实现更大担当和突破的攻坚战。
上半年,全县上下以“六大工程”为着力点,凝心聚力抓项目、挖掘优势兴农业、坚持不懈强工业、多措并举促消费,有效克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挑战。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亿元,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4亿元,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4亿元,增长2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94元,增长6.5%,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良好局面,向着“提能增效优环境、跃级晋位当排头”强县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扩大有效投资,激发“稳增长”动能。抢抓疫后发展机遇,常委带头实施“三走”工程,累计走出去、走上去、走下去393次。全县共开展“走请”招商184次,招商引资到位额实现28.93亿元,增长25%。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63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2200万元、上级专项资金8.1亿元。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续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研发包装5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竣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
(二)精耕现代产业,做好“稳增长”内功。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凸显。“一区四园一基地”工业格局基本形成。深入推进“三篇大文章”,“老原新”9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优势产业效能不断增强。3户企业实现“小升规”,5户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辽宁鑫岳矿业成功获得省工信厅认定的5G全连接工厂称号。金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即将上市,将实现我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精细化工、智能铸造、绿色食品、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实现83.95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90.51%。氟产业开发区(四园)规上工业产值突破79.95亿元。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2.76亿元,增长1.17%,增加值增速增长3.2%,57家规上企业产值超额完成计划数,实现逆势下新突破。农业形势保持良好。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78万亩,新建设施农业4630亩,完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54万亩。我县获评2023年度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农产品品牌效益持续提升,老河土花生、中华第一粟价格和市场占有率持续上涨,年销售额预计可突破2.4亿元。5家企业荣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生猪市场—辽宁省级交易市场建设运营项目完成签约、选址。全县生猪、牛、羊、禽出栏量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业持续提质增量。在东北三省范围内率先召开以“全面振兴新突破·智汇阜蒙创共赢”为主题的蒙古贞招商选品会,在全省率先开展少数民族特色非遗项目集中展演系列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市场繁荣。首个电商职业学校及直播基地投入使用。成功举办阜蒙县直播电商节,销售额实现2653万元。举办2023辽宁春季旅游阜新站启动仪式暨“圣水亲·蒙乡情”演艺进景区活动。十家子玛瑙小镇成功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单位,玛瑙销量实现6.5亿元,增长3%。宝地温泉小镇被评为辽宁首批智慧文旅景区。蒙古贞大街夜市点亮百姓夜生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9亿元,增长6.8%。
(三)深化改革创新,释放“稳增长”活力。编制完成《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涉及行政权力事项395个。叫响“绿色审批季”,高效率为29个重点项目办理了34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阜蒙县联社位列全省37家已剥离机构现金清收任务完成排名第1位。“双进双促”专项行动解决各类问题81个。“万件清理”交办件办结率100%。为企业减税降费4506.89万元,留抵退税1174.52万元。4户企业享受“免申即享”政策奖励4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0175户,净增8350户,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3.1%,为阜新位列全省第一做出突出贡献。“城投集团+镇属国有企业”的集团化管理架构初步形成,“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阜新白玉都储煤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伊吗图河生态廊道工程稳步推进。“三资三变”改革有力有序,有效盘活林地资源,新增融资到位额3亿元。深化央地合作,谋划布局蒙医药“产学研科工农贸商”八大板块,与国药集团合作开发蒙医药产业的请示,得到了省委书记郝鹏的批示支持。深化与中国冶金、华润集团等央企洽谈合作,铁矿资源产业化、闲置资产增值化掀开新篇章。依托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1个。
(四)建设宜居城乡,擦亮“稳增长”底色。 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房地产开发3.5万平方米。工人文化宫全面落成并启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改造文化路、大众路等主次街路12条。城区污(排)水治理工程完成污水主线管线铺设3800米。以创城工作为牵动,大力推进“洗脸行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县城非法营运及交通拥堵情况有效好转。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竣工2740户。编制完成《阜蒙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23-2025)》。阜奈高速即将通车。农村公路新改建、维修完成44.9公里。水毁恢复工程完成过半。乡村公路新植、补植绿化118.9公里。
(五)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赋能。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复查回访工作全面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全域海绵化·水润阜新”和“见缝插绿”工作进展顺利。以氟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开展VOC管控治理效果显著。“两河源头”治理工程作为我省第一个重大生态建设典型在《辽宁日报》头版刊发。3处国考河流断面和9处市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县实现无劣Ⅴ类和黑臭水体。细河北岸生态治理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建设完成。生态综合修复治理任务推进有力,完成村屯绿化1万亩年度目标,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区5处。十家子千亩海棠精品绿化美化工程顺利完工,栽植行道树3000余株。关闭及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面积3898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态安全得到有效管控。
(六)办好民生实事,共享“稳增长”红利。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1053人,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8226万元。发放优抚资金1667.47万元。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体系短板加快补齐。完成启智学校异地建设主体工程。改造维修城乡校舍8048平方米、学校操场1.25万平方米。中高考圆满完成。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完成13家医共体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DIP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60场。我县马头琴演奏家包玉明成功入选首届辽宁戏曲名家工作室。举办阜蒙县2023中小学生春季运动会。特色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于寺镇官营子村书记张庆年被推荐为省级“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蒙古贞文化博物馆和阜蒙县民族博物馆接待群众近5万人,为精神文明生活赋能添彩。
(七)抓牢平安稳定,构建“稳增长”屏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进一步巩固。重要时间节点维稳安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完成率达94%。八五普法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三中心融合,“阜政通”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办结率96%。“万件化访”台账(一、二批)案件化解任务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全县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40%。改造中压燃气管道18065米,安装报警器、电磁阀6万余户。完成细河沿岸全部雨水溢流口防洪改造工程及8处城区防涝重点地段汛前维修工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主体完工。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3%,形势总体稳定。
(八)强化党的建设,筑牢“稳增长”根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集中学习6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班等10期,累计培训976人次。意识形态领域整体态势向上向好。组织“青春之队”开展“七进”宣讲活动373场次。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播我县新闻720条次。研究任免干部4次,开展职级晋升3批次。完成县级92名监察人员的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加强干部一线挂职锻炼,选派56名干部参与信访维稳、房屋征收、巡察、招商工作。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对62名干部进行任职前集中警示教育,扎实开展经责审计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举办乡村振兴学院7期。引进各类人才215人。省交办阜蒙县两轮“微腐败”问题线索已全部办结。开展十五届县委第六轮巡察。查处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及作风问题15件。党纪政务处分195人,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各位委员,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支持我县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化工企业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产业链稳定性受到影响;我们与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特别是同类县域就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资源的竞争关系加剧。内部环境尚有短板。一是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二是工业总量还不够大;农业对增长助力不强;服务业限下小零散质量不高、限上数据占比不足,旅游业整体不旺;新能源产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欠账”。四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僵化、工作标准不高、斗争本领不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认真加以解决。
二、牢牢咬住目标,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暨“百十一”奋斗目标更大成果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市经济的坚实支撑。当前,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和重要政治任务。实施三年行动,实现“百十一”奋斗目标,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阜蒙篇章的实际行动,也是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县“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十四五”已经过去两年,还剩不到三年时间,已到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实现振兴发展时不我待,加快发展迫在眉睫。要坚持全县一盘棋,做到大干、快干,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向群众和历史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忠诚。我们必须把握政策机遇,扩大开放合作的领域和深度,提高“三争取”成效,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发挥各阶层人士力量,借力用力发展自己。我们必须提高“三能三效”,做到“五里五有”,发挥工匠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提高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性、精准性、实效性,提升阜蒙县形象和口碑,在四大考验的实践斗争中沐风雨、长本领。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三次产业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做到靶向发力,壮大工业、创优农业、搞活服务业、做强特色产业,切实提高产业质效。我们必须深化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下半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聚力“双千双百”目标和“百十一”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阜蒙篇章,坚定不移向“提能增效优环境、跃级晋位当排头”强县目标迈进。
主要预期目标是,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百十一”奋斗目标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达成上述目标,我们重点要在五大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抓关键、稳增长,在跃级晋位上实现新突破
第一,全面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高质量项目三年行动”和“千百十”工程、“三走”工程结合起来,建设一批高质量大项目。抢抓辽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机遇,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依托“三类资源”优势,加大“走请”力度,党委和政府“一把手”全部挂帅出征、带头招商,在产业对接、通道对接、市场对接和平台对接上持续发力,实现跑项目、谈项目、引项目、落项目。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资金,全力争项目、争投资。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和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加大民间投资要素保障力度。建立“储、谈、签、落”重点央地合作项目库,谋划推进一批质量高、带动强、规模大的央地合作项目。推进“三资三变”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加快现有项目融资,重点推进阜蒙县土地整治一期项目和国家储备林项目,精准发力,实现资源变资金。
第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打品牌,优一产。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抓好稳粮保供工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田防汛排涝等基础设施短板,力争粮食产量达到30亿斤以上。深入推进“三牌”工程,积极包装、申报农业产业园项目和省级、国家级农产品著名品牌,继续扩大“两品一标”数量。做精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围绕花生、杂粮、畜禽等优质农产品,推动建设小粒花生、中华第一粟、良种奶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做优做强本土特色品牌。依托现有地理标识,培育壮大一批本土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搭建绿色食品电商营销平台,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筋骨,强二产。深入实施“3·5·10”工程,加强针对“新达规、准规模、上转下”企业要素服务,持续壮大规上工业总量。强化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和保障,确保企业稳定运行。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用好“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政策、阜新市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着力延链补链强链育链,加快形成具有核心力的上下游配套体系。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氟化工产业为核心,以绿色农药和化学医药为两轴,统筹建设农药基地、医药基地和新材料基地,逐步达成“一核两轴三基地”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金凯科技980项目、金丰化工苯胺项目、德施普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将氟产业开发区在全市率先打造成为百亿园区。做大智能铸造产业,推进制造产业向高端化转型、规模化集聚,推进阜新力达钢铁铸造有限公司三期(新能源精密加工)项目、阳光电源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德阜工贸等企业满负荷运行,带动智能铸造中上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做好新能源产业,以打造绿色电力供应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新能源就地消纳场景为目标,抢抓国家建设松辽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机遇,加快建设一批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围绕远景、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相关配套项目;早日实现华润新能源新德200MW风电项目、富胜300MW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阜新市阜蒙县100MW/200MW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增量配电网等园区绿色供电模式,打造电价“洼地”,把能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提质量,旺三产。 (接下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