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内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抓紧生产、一栋栋厂房抢抓工期加快建设……整个园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为新年开新局、起好步,奋力夺取“开门红”打下基础。
2023年,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工作部署,强化科技创新、坚持绿色高端,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走快。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0户。2023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6.92亿元,税收3.3亿元。
在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南侧,数栋新厂房拔地而起,总投资 2 亿元、占地 100 亩的德施普年产 1000 吨防腐化工新材料项目正全速推进。
“园区成立专项服务工作组,为项目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协助企业3天完成‘洽谈签约—公司设立—项目立项’,两个半月取得土地批复,彰显了项目审批的‘阜新速度’。我们将围绕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制造,提高企业在高分子材料化工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为阜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出一份力。”描绘起企业在阜新的未来,德施普(辽宁)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双羽说。
瑞宁化工990吨精细化学品、升联生物1830吨精细化学品、泓吉光电武汉国家光电中心(阜新)中试基地等项目将于近期生产,金汇生物、安晟莱医药、龙瑞药业、康森化工、都创新材料、旭丰精细化工等项目正在安评、环评编制中,盛达药业、清稷升科技等一批“硬核”项目也争相在园区布局落子。
作为国家级农药产能重点园区之一,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始终坚持工业园区准入的环保高门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详细考察项目预计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积极引进效益好、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工业企业。2022年以来,开发区“走出去”26次,“请进来”14次,累计签约 5000 万元以上项目 20个;举办 2023 年阜新氟产业高峰论坛暨招商推介会,聚焦氟产业资源成果共享与商业合作,现场签约落地项目10个。此外,在上海举办的CPHI第二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上,园区组织 12 户企业参展,对接洽谈 120 余次,达成意向订单总额1.66亿元。
下好创新先手棋,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是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所在。近年来,园区不遗余力搭建平台,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全链条机制,推动基础研究“最初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有机衔接,使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力更强、动力更足。目前,园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9户、“瞪羚”企业12户、“雏鹰”企业10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CDMO企业9户,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产品研发平台及化工反应平台33个,拥有专利348项。
绿色、安全,不仅是化工企业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全市对化工产业的要求。园区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实现连续安全生产 557 天;针对企业一线员工,开展重点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及水平考试,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素养;聘请国内化学品安全专家、第三方安全管理团队,常态化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标化工园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指南及先进化工园区标准,实现AI自动识别、鹰眼识别、动火作业实时巡查等,及时纠正企业各类问题隐患。同时,结合“净空行动”方案中期任务目标,组织企业开展环境质量本质提升工作,明确28户化工生产企业进行130项整改提升,累计投入资金2.38 亿元;将企业产废信息全部纳入开发区智慧平台管理,通过“人防+技防”,实现企业废气、废水和危废全流程监管;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环境质量监测单位,对园区大气、水、土壤等开展监测工作,2023 年各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均未出现超标现象。
今年,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力,完成百亿园区奋斗目标,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常延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