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三版)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一区四园”企业积极参与辽宁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升级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比例达到50%以上。延伸铸造产业链,持续推进冶金铸造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产品向高精度升级。巩固新能源产业链,增强新能源装备辐射能力。建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盘活闲置企业,扶持潜力企业,夯实现代化农业强县建设基础。拓宽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链,填补循环经济行业空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增长25.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户企业实现“小升规”,2户企业实现“规升巨”。
培植壮大新兴产业。聚力推动文旅产业振兴,做优做精玛瑙节等商旅活动。重点打造温泉康养生态游、藏风蒙韵文化游、魅力多彩乡村游、匠心独运特色游4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强“电商+地工产品”联动发展,在35个乡镇建设规范性电商服务站。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科研院校技术支撑,构建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链。全链条发展蒙医药产业,铺设“产学研科工农贸网”八大板块。
坚定实施科技创新。在于寺镇官营子村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和资金链有效对接,科研成果落地转化10项以上。充分利用对口合作、央地合作、校地合作等平台优势,推行“外埠研发、在阜生产”的离岸创新模式,企业技术成交额达到1.65亿元。
(三)聚焦改革开放创新,持续塑造发展优势
打造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主动对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清理影响振兴发展的不适宜做法和突出问题,着力优化改善“八大环境”。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护航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6500个以上。加大失信行为整治力度。
积蓄后劲更足的发展活力。扎实做好“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队建设,新增科技型企业15户。实施国企振兴专项行动,强化关键支撑作用。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融资准入。鼓励、支持本土企业融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
开展水平更高的开放合作。制定省外代理出口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优惠政策,通过衔接蒙俄、深耕日韩、拓展欧美、辐射东南亚,进出口总额实现11.15亿元、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实现840万美元。推动与亭湖区多领域对口合作加快实施。依托粮食畜牧等农业资源,矿产、铸造、化工等工业资源,温泉、玛瑙等文旅资源,将县域发展紧密链接辽西蒙东开放合作。
(四)坚持三农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抓牢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新建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4000亩以上,支持福兴地镇万亩设施蔬菜强镇建设。实施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创建12万亩玉米大豆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1.8万亩,加速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行四级网格化耕地保护制度,强力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打造“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现代化灌区试验区。
抓实农业产业提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果蔬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制定标准、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等方式,增强县域农产品品牌行业竞争力和市场辨识度,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4个,打造2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新增标准化养殖场15个,实施2个良种奶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引进十月稻田鲜食玉米加工基地项目。创建12个县级以上示范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带动10000名农民受益,培训200名高素质农民。全面推进“三带三园两基地”建设,争创省级特色农业县。
抓好农民生活改善。接续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年”活动,做强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支持社会化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引领、模式创新、辐射带动的生力军作用,实施71个乡村振兴项目,力争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90%。巩固提升13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农村危房325座。培育10个乡村旅游关联经营主体。在景区、高速服务区等设立10个以上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稳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动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创建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县。
(五)持续提升功能品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乡村宜居功能。加快恢复水毁道桥,新改建、维修改造乡村道路380公里。积极创建“两镇三村”,打造35个美丽宜居村、10个和美乡村。新建3座垃圾转运站,建设1座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启动农村规模化供水、小型农村供水标准化项目建设,改善7个乡镇、16万人饮水质量。新增设立3处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投资1.2亿元实施电力基础设施差异化改造。
提升城区建管水平。统筹推进275亩地块开发利用。推进阳光上城二期等楼盘竣工,启动世纪豪庭二期、凯旋公馆二期地产项目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细河北岸生态治理二期工程。加强重点路段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整治,实行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
加快市县联动发展。配合实施阜新至新民市高速、阜新市绕城公路、太平区-阜新县联通桥等重点工程,深度融入全市“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城市格局。强化市县供热“一体化”保障。与全市同步实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建立儿童友好社区单元。开展城区全域排水管网改造和易涝点治理。
(六)补齐生态短板弱项,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牢牢把握生态保护主动权。结合“三大战区”生态现状、产业布局、发展需求,系统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70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4万亩、耕地轮作3万亩、村屯绿化1万亩、矿山复绿8000亩,坚持多措施并举,兼顾多效益共赢。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县域生态质量,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全面开展生态环境违法线索清查。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坚持工业、生活、农业“三源齐控”,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四长联动”,以绕阳河流域为重点开展“五大专项行动”。
着力构建绿色发展实景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继续推广清洁取暖工程。科学有序做好砂、矿、林、水、土地等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挖掘生态经济潜力,做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高水平统筹。通过实施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全额自发自用等新能源就地消纳模式,实现能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为创建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开辟新路径。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强化民生服务保障。实施群众可感可及的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扎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居民就业1100人以上。规范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升级改造2个养老机构,增加养老床位500张。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应保尽保”。支持县人武部创建全国“全面建设先进人武部”,争创第十轮省级双拥模范县。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筹建县域创伤中心、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争创省级重点专科3-5个。为10万名适龄妇女提供免费宫颈癌筛查服务,启动设置全县首家产前筛查机构,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新建伊吗图公办中心幼儿园。维修改造35个学校校舍,改造操场3.3万平方米。注重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招录各学段专任教师100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争办全国U12年龄篮球锦标赛、辽宁省海棠山登山节等活动。启动创作大型蒙古剧《情暖睦邻节》,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集中力量实施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将七家子镇打造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支持蒙古贞文化博物馆创建省级宣传教育研究基地。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高标准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将安全生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推进消防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氟产业开发区配备6名高学历化工专业人才。持续推进平安创建,大力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深入落实“一村一辅警”和矛盾纠纷“四级联调”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阜政通投诉案件清仓见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忠诚为政。
坚持依法行政。
坚持为民施政。
坚持高效理政。
坚持廉洁从政。
崇高的使命,召唤我们开拓前行;美好的前景,激励我们继续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锚定“提能增效优环境、跃级晋位当排头”强县目标,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