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玉龙故乡,聆听历史回响。7月16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阜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入开展查海文化遗址群的文化挖掘、考古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不断激发查海历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阜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20家考古机构、高校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参加首届查海论坛,围绕“八千年西辽河文明之光——查海遗址群”的主题深入研讨,助推查海遗址站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北方起源的“C”位。
1982年,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北查海村西南约2.5公里的向阳扇面台地上,距今约8000年的查海遗址正式被发现。查海人在广阔的原野上建造了“中华第一村”,琢磨了迄今我国所知年代最早的真玉器,堆塑了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石龙”,制造了堆塑“类龙纹”陶器,“玉龙故乡、文明发端”的阜新为公众所熟知。
查海遗址是我国北方西辽河流域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聚落遗址。以查海遗址为中心,周边的他尺西沟、贾家沟、程家梁、朝力马等多处遗址共同构成了的查海遗址群。见证了中国北方以黍粟为代表的旱作农业起源,为探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北方早期农业形态、用玉文化的缘起、龙的图腾崇拜起源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有力地证明了以查海遗址为代表的西辽河流域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阜新市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深化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激发查海历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阜新广邀国内考古、文物、文博、文旅等领域权威专家,集专家之智、聚专家之言,深入挖掘了查海遗址的丰富内涵、学术价值和重要地位,明确了将查海遗址群作为万年人类文化史、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等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将查海遗址群打造成为阜新城市文化烫金名片和中华文明起源重要标识的共识,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等取得更多成果。
在与会专家学者对查海遗址群的学术价值进行主旨发言、专题研讨的同时,由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大型文旅招商推介会收获累累硕果。来自沈阳都市圈城市和四平、通辽等友好城市的文旅部门、国内知名文旅客商、阜新旅游企业等80余人参加推介会。都市圈城市沈阳、辽阳、阜新等做文旅资源推介,阜新县、彰武县、宝地温泉小镇做项目招商推介。中国旅游集团江苏分公司旅游项目开发和市场推广项目、深圳前海打望技术有限公司海棠山风景区项目、百年国际赛道城赛事活动项目、辽宁北驰电动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项目等当场签署合作协议。(辽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