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结合今年汛期降雨量偏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实际,我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发展裸地蔬菜、红薯、樱桃、红干椒等特色产业,扩大设施农业生产面积,推动形成“南部瓜果飘香、北部棚菜兴旺”的农业区域化发展格局。
我县西北部乡镇多为坡耕地,非常适合杂粮生长,所产杂粮品相好、色泽光艳、适口性强。为促进提升广大农民种植杂粮的积极性,全县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结合今年汛期的强降雨和气候特征,向农民讲清开展杂粮生产的耐气候优势和良好收益,带动农民适地增加高粱、谷子、绿豆、荞麦等杂粮的种植面积。
在此基础上,全县因势利导、拓宽思路,加快培育“龙海江”“乌兰山”“屈氏庄园”“化石戈小米”“孙六”等有机绿色杂粮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服务企业和农户实现良好互动,发挥品牌企业的产业拉动作用,促进解决杂粮生产的销售问题,为农民依托杂粮生产增收致富提供保障。
依托现有设施农业资源,我县还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壮大规模,最大限度减小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连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在提供科技服务、协调农产品产销等方面给予支持,让农民看到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便利条件和经济效益,调动更多农民参与到设施农业生产中来。
目前,我县正推进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标准化,积极壮大尖椒生产基地、甜瓜生产基地、西红柿生产基地、都市休闲采摘生产基地、冷棚西瓜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调动基地周边福兴地镇、于寺镇、大板镇、大巴镇、王府镇、东梁镇、卧凤沟乡等乡镇的生产积极性。
为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我县还全面落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引导农户因地制宜、以需定种,进一步坚定了农户“以调抗灾”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全县还积极开展域内外招商和项目推介活动,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积极参与设施农业发展,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配套衔接紧密的项目,吸引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落户,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链条延伸,并全方位、全领域提供农事科技服务,全力写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后半篇文章”,取得了预期成效。 (曹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