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数字报首页
 
 
2022-11-29
 
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城乡社区综述
2022-11-29
 

(上接一版)

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争取到社区居民的同意,加上6名社区志愿者的帮衬,“壹家饭堂”很快建立起来。开业第一天,17名老人前来就餐,纷纷称赞社区有想法、敢尝试、做得好。如今,饭堂饭菜的口味越来越好,前来就餐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10年来,通过走访社区群众,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冷晓燕累计记录了3万多条社区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记满了22本笔记本。

“老人身体不好、孩子需要照顾、房屋需要改造、设备需要调整……这些事看起来小,但却是群众心中的大事。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在看什么、在要什么,才能决定我们以后做什么。”冷晓燕说,面对新时代社区工作的新形势、新期盼、新挑战,社区工作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改善社区民生和激发社区活力为目标,持续为社区幸福生活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才能把社区建设成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在山西,长治市潞州区正在带领社区进一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更多小区将迎来充电桩、老年助餐点、快递柜等便民设施;在湖南,株洲市在各社区探索建成20余个健康驿站的基础上,围绕“大健康”开展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个性化服务,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在河北,灵寿县各个社区持续推进园林绿化、社区美化工程,擦亮生态“金招牌”,让社区生活环境更美、群众生活更舒心。国家发改委驻灵寿县挂职干部工作组领队、副县长贺婷表示,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城乡社区要从群众最深切的期盼入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办好民生事、温暖百姓心。

创新铺就社区“和美”新画卷

邻里间互帮互助多了、团结友爱的朋友多了,这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深田社区的生活新氛围。

深田社区曾经面临诸多难题:60岁以上居民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难以解决;楼道乱堆乱放难治理、电路老化接触不良难维修;邻里纠纷时有发生。

如何通过创新社区工作模式,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我们要想办法、出实招,与居民一起处理好每一件小事、急事、难事。”深田社区党委书记庄莹莹说。

庄莹莹告诉记者,社区不但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网络,还成立了由小区调解骨干、社区网格员、律师等组成的调解服务队以及志愿者“百事帮”互助队,合力解决社区出现的矛盾困难,努力让社区充满浓浓的邻里情谊。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好为民服务、创新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是社区工作者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愿。

走进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一张实时显现“民情地图”的电子大屏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张“地图”上,网格员定时巡查的信息即时可见,从村口垃圾乱堆到村民纠纷排查,滚动更新的信息形成了电子化、可追溯、可核查的“发现—上报—处置—回访”的闭环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拓宽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和视角。”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说,近半年,“民情地图”帮助村里处理了84起矛盾争议。“民情地图”不仅在电子屏幕上,也在老百姓的手机里。村集体“三资”、财务收支公开等工作,村民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实时查询。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集民智、汇民意、凝民心,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将为城乡社区注入新活力,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共同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