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下一版>>
  广泛深入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通报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老同志意见建议
  我县召开散煤堆反弹整治暨开展2025年“净河行动...
  打好硬仗 交好答卷
  为家乡特产插上 “网络翅膀”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5-08-07
 
数商兴农——
为家乡特产插上 “网络翅膀”
2025-8-7
 

  首批1000斤小米在抖音平台3天售罄,随后,红豆、红蘑等农特产相继成为“网红单品”……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辽宁椿申经贸实业有限公司以电商为羽翼,让阜新小米、杂粮等农特产乘风而翔,从田间地头“飞”向全国千家万户。

“关键是数商兴农,为家乡特产插上‘网络翅膀’。”辽宁椿申经贸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继峰,向记者解读家乡优质农产品如何从滞销困境到网红爆款的秘诀,“电商成为破解‘卖货难’的密码。”依托电商,从三方面着手破局:一是建标准,从选品、包装到冷链运输,制定全流程品控体系,在阜新建成标准化种植、加工基地,带动物流、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二是讲故事,通过短视频直播,将镜头对准田间耕作的农民、晨露浸润的大田,让消费者看见“一粒米的成长史”;三是聚合力,与当地政府联动推出“电商助农”补贴,以订单农业、保底收购模式与农户签约,既降成本又稳收益。

电商不仅助农,更能兴农。50岁的郭大姐就是当地“数商兴农”的首批受益者。以前,她靠种地和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供两个孩子读大学,经济负担大。学会直播后,她家月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五六千元。“以前拿手机只会打电话,现在我老厉害了,都能带着乡亲一起网上卖货啦!”郭大姐笑声爽朗。她的直播间里,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常获上万点赞。

“联农助农”的核心,是让农民掌握电商技能。椿申实业启动“新农人培训计划”,推动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联建机制,免费开设直播带货课程,解决他们再就业难题,助力农户增收致富。现已培训36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主播10人,计划未来陆续培养200名农民主播,实现农产品自产自销。截至目前,公司已带动200余户家庭增收,其中,返乡青年、留守妇女成为乡村电商主力军。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年轻人一起富,才是党员的‘致富经’。”目前椿申实业团队平均年龄24岁,30岁以下的占比85%,其中,12名返乡大学生成为核心骨干,形成“党员带青年、青年带农户”的帮扶梯队。

未来,椿申实业的探索目光将超越单纯销售,而是在智慧农业领域深耕细作:智慧农业——引入无人机播种、物联网监测,让农田管理更精准;溯源体系——消费者扫码可追溯农产品“从种植到物流”全链条,吃得安心;品牌化运营——打造“辽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附加值;产业升级——构建“实验基地+合作社+电商平台”三级体系,以“532”利益分配机制(农户50%、企业30%、村集体20%)带动多方共赢,形成“电商助农标准化手册”,打造可复制的乡村产业振兴样板。     (阜新日报)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