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文明志愿服务进镇区 移风易俗扬新风
  村容提“颜值” 生活上“价值”
  抓好隔代教育 助推成长成才
  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08-15
 
卧凤沟乡小新立屯村
村容提“颜值” 生活上“价值”
2025-8-15
 

  卧凤沟乡小新立屯村远近闻名的巾帼“八姐妹”,平均年龄45岁,是村上8个网格单元的专职网格员。每周一,“八姐妹”都会对在村上新发现的卫生死角进行登记,然后带领各自网格内的成员,展开“地毯式”清扫。

自从小新立屯村成立了环境长效整治工作专班后,村党总支部统一组织,村“两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为一级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为二级专职网格员,实施“周巡查、月调度” 机制,让环境问题无处遁形。党员干部带头清理家门前杂物。共清除垃圾池5个,拆除街面老式厕所2座,新建花坛2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60延长米……小新立屯村昔日的脏乱差逐渐被整洁有序取代。

据网格组组长刘妍介绍:“之前,在进行环境治理时,常常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现象;现在,通过村规民约建立,村小组长、党员带头,村民们都自觉参加到环境整治工作当中。每周一,网格员入户为村民收垃圾,村民也都主动把垃圾放在家门口等着来收取。针对建筑垃圾,村民主动联系村里,将其在修桥、垫路上利用起来;畜禽粪便也自觉堆放到自家田间地头,实现还田再利用。”

这些细微的环境治理改变,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村民的生活品质,让乡村焕发新活力。道路作为乡村发展的“血脉”,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环节。村委将本是坑洼不平的田间路,改造成了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这不仅显著改善了村民的日常出行条件,更影响着村中种植户的发展心态。

小新立屯村的村民李洪国说:“前几年,批发商每次来采购,都抱怨路不好走,导致葡萄在运输过程中都颠碎了。现在,环境改善了,道路也顺畅了,经销商也愿意来采购了。”

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小新立屯村“两委”将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节俭婚丧程序,持续构建“习惯影响文明、文明促进振兴”的治理模式。

网格组组长刘妍说:“我们不仅是村庄的信息员,更是村民的服务员。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纠纷都主动联系我们。我们入户,为村民做调解,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庄’的好现状。村民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邻里之间有什么事,总是互相沟通,互相帮忙。”

“村美、路美、水美、院美”就是百姓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美好期待。如今的小新立屯村,从临时性的整治过渡到常规性的维护管理,全村构建起了人居环境整治降本增效的长效机制,以家庭“小美”助力乡村“大美”,达到“里子、面子”同步提升。

该村党总支书记刘玉民表示:“目前,我们村硬化道路20多公里;今年,栽植了260株富贵海棠,各类花草植株达14000株;同时,维修了两个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推广移风易俗红白事简办;发展葡萄特色产业,带动村民人均收入上万元,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双丰收。”(季   哲)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