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认清“口袋公园”对于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便群众就近游园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持续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推进2022年全国不少于1000个城市的“口袋公园”建设,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一时间,“口袋公园”作为面向公众开放、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大居民的“家门口”或街头巷尾。这些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城镇的颜值,更体现出城镇发展的气质和生活品质,成为城镇绿化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和“助推器”。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改善城镇环境作为提升外在形象、增强宜居指数的重要举措,围绕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更新、民生实事提升改造工程等多方面协调发力,城镇环境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提升,生态建设大改善,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创城工作的强力推进下,我县城镇园林绿化体量倍增,由原来的10万余平方米增至40万平方米。目前,县城区已建设完成的“口袋公园”共有3处,分别是第四中学门前的“雅馨园”、邮政局门前的“邮政园”和发展大街中段的“祥和园”。建设总面积1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7300平方米,硬覆盖面积3700平方米,地被植物1435平方米,栽种绿植共计622株。全县35个乡镇的文化广场已全部投入使用,建设总面积约8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21000平方米,硬覆盖面积约59000平方米。文化广场突出了各乡镇地域特色,完全具备“口袋公园”绿化、硬化、景观设置等要求,同样发挥着“口袋公园”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近期,经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了解到我县“口袋公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增加了城镇的“绿度”,还拓展了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大大提升了城镇的品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建设标准不清晰,缺乏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个别“口袋公园”在规划施工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专业的标准体系,规划设计还不够人性化,缺乏适老化和适幼化设施,不能很好的满足老人和儿童的休闲活动需求;二是缺乏日常养护管理,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维护标准不高,影响美观和实用性;三是功能比较单一,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千篇一律,地域特色不够明显,未能因地制宜确定基础配套设施,缺乏人气;四是由于“口袋公园”建成时间较短,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有些地方还存在安全隐患。
三、下步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口袋公园”建设,提升我县城镇品质,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加强“口袋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城镇更新重要内容,对其建设标准、实施步骤、考核评价各环节进行明确。规划职能部门对城镇绿地现状、布局进行评估,重点结合城镇更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等工作,把县域内废弃地、边角地、闲置地逐步纳入“口袋公园”和文化广场建设规划。按照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要求,做到能绿则绿、应绿尽绿,不断提高“口袋公园”服务半径。
(二)建管同频、管养共治。“口袋公园”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养,财政部门应适当提高“口袋公园”设计、建设、养护费用标准,部分增加预算或提供财政补贴。在前期规划设计中,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应压实建成后维护管理的主体责任,不仅要负责“口袋公园”建设,更应肩负起日常管理维护的职责,确保基础设施、绿化和保洁等方面管理到位,避免出现设施维修不及时、绿化植被死亡和环境卫生不达标的现象,让“口袋公园”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的好去处,成为城镇建设的点缀和亮点,成为答好新时代城镇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问卷的重要内容。
(三)因地制宜、优化功能。以建设高品质、有温度的“口袋公园”为目标,在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增加上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在大家驻足休憩的地方增加遮阳避雨设施、在道路衔接的地方增加无障碍通道等要求。要在小巧多样、特色鲜明上下功夫,增强文化、创意、个性风格,防止“千园一面”。植物景观的种植密度要有统一标准,综合考量后期管护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充分考虑到老人、儿童、青年等不同群体的运动和休闲需求,推动“口袋公园”由一开始的“以绿为主”向文化建园、特色建园、人性化建园方向转变。
(四)健全机制、完善制度。逐步健全绿化主管部门、乡镇(街道)、物业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划清权责,压实责任,尤其重视基础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地面、座椅、景观等各类设施的安全隐患,严防出现各类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口袋公园”建设使用评议制度,吸纳周边居民的积极参与,聆听广大居民的使用诉求,对于大家在凉亭、草坪、健身设施、跑道、广场、座椅等活动或设施方面的诉求要予以回应。建立相应的跟踪反馈机制,让周边居民参与打分监督,为“口袋公园”建设建言献策,切实将“口袋公园”便民、惠民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为提升我县城镇品质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