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奏响芍药“三部曲” 踏上乡村振兴路
  抓党建“练内功”强素质促发展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2023-12-28
 
大板镇三家子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做活“花海经济”,念好“药材经”,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奏响芍药“三部曲” 踏上乡村振兴路
2023-12-28
 

大板镇三家子村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通过“中药材+旅游”的方式,弹好药材种植“前奏曲”、花海经济“变奏曲”、产业兴旺“协奏曲”,奏响乡村振兴“交响乐”,不仅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稳定增长,还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向农村美、农民富的方向阔步迈进。

金秋忙栽芍药花,奏响药材种植“前奏曲”

金秋十月,广袤的蒙古贞大地满眼金黄,硕果累累,“丰”景如画。农民利用晴好天气,正全力抢收粮食。可是大板镇三家子村村民却“与众不同”——勤劳的农民不是忙着秋收,而是忙着栽植芍药,为来年收获做准备。

记者在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看到,10多名工人正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采用块根种植法,栽植素有“花仙”“花相”之称的芍药。栽植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始建于2018年,共计投资450万元。98户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建立62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该基地充分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作用,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已形成育种、育苗、栽植、观赏、销售为一体的有序循环经营模式。

今年9月份,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的100亩药用芍药进入最佳挖采期,已销售出第一批芍药根,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进入10月份,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开始将这100亩地重新栽上芍药。

芍药栽植的操作方法简单易懂。基地工人周兰是栽植“老手”,“栽植芍药挺简单的,将芍药放入穴中,然后用土覆盖上,再用手轻轻按压土壤就行……每天工资180元,还不咋累,挺好的!”她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熟练地栽植着芍药。

虽然芍药栽植的操作方法简单,但栽植程序却一点也不简单。为保证芍药品质,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采取纯人工栽植的方法。首先要对土地进行整地、深松、消毒、施肥。芍药苗要进行修剪、杀菌消毒、泡苗等步骤。人工栽植后还需要进行浇水等环节。每亩地栽植芍药5500至6000株,投入成本大概在3000元。现在栽植的芍药两年之后达到开花期。预计三年生的芍药亩产量4吨左右。

素来都是春种秋收,芍药为何选择在秋天种植呢?基地工人周忠锋介绍:“因为芍药只有秋季才能生根儿萌芽,春夏都不能生根,所以必须在秋天上冻前完成种植。”

一株芍药花,成就一个产业。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一垄垄新种植的芍药整齐地扎根于田间,正为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孕育着新希望。

芍药花海醉游人,奏响花海经济“变奏曲”

浪漫5月,记者在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看到,这里花开如海——朵朵芍药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微风徐来,成片的芍药花随风摇曳、花香扑鼻……美丽的芍药花海成为海棠山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赏花、游玩、拍照……

近年来,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通过“中药材+旅游”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稳定增长。

年年来赏芍药花,每每都有新变化。今年,大板镇党委、政府和县民宗局共同投资50万元,修建了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同时修缮观光路、田间作业路1600米,装扮两个蒙古族元素十足的蒙古包,让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愈发完善,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芍药花期20天左右。“花海经济”每年为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带来旅游收入10万元,不仅促进了大板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周边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有效提升了经济收入。

在一望无际的花海里,记者看到,1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田间进行除草、修枝等田间管理。年过半百的罗柏在合作社打工已经好几年了,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一边忙碌着,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在这儿工作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而且离家近,能照顾家,工作之余还能赏花,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

据介绍,当地98户农民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合作社,每年当地村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金20余万元。此外,芍药从播种到管护再到采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合作社可安置周边劳动力百余人,长期雇用农户20人进行田间管理,忙时每天用工人数能达到40多人,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能就业、农闲时能创收”的致富梦。

近年来,在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大板镇已经很多人陆续开始种植芍药,逐步形成了芍药规模化种植产业体系。大板镇党委宣传委员田忠介绍,经过5年建设,如今的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已成为阜新中草药种植成功示范基地。

昔日的普通小山村,依靠芍药种植做活“花海经济”,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

五年芍药喜丰收,奏响产业兴旺“协奏曲”

金秋收获季,芍药采收忙。继今年夏季芍药花观赏季后,今年9月份,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又迎来了第二个“秋收”——芍药采收期。走进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阵阵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记者看到,采挖药材的机械忙碌作业,一根根芍药根被筛选而出,村民们跟在后面捡拾、装袋,田间地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药香丰收图”。

大板镇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中药材生长。近年来,大板镇三家子村大力发展芍药种植产业,取得了良好经济收益。经过几年精心培育,今年,三家子村62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的100亩芍药生长周期已经到第5年,进入最佳采挖期。

集中采挖期间,每天约有30余名村民在基地内采挖芍药,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工人周忠锋在基地打工已有5年。他说:“这5年,我的生活变化特别大。五、六月份赏花,顺便卖点当地农特产品给游客。现在采挖芍药还能挣点儿钱,年收入三四万块钱左右。在花田里‘上班’,每天的心情特别好。”

芍药是一种观赏性植物,根部可入药,具有扩张血管、降压镇痛等作用。对于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而言,相对于旅游观赏收入,药材收入才是项目的核心收益。

芍药生长期需要4至5年。今年是大板镇三家子村三合中草药种植基地第一次采收芍药。据该基地负责人丛岗山介绍:“早在今年春季,基地的100亩芍药收购合同就签订完了,收购商分别是来自亳州、通化以及抚顺的3家企业。今年芍药亩产能达到8000斤左右,预计总产量在400吨左右。按当时签订的合同价格计算,1亩地纯收益在1.5万元左右。按100亩地算,纯收益在150万左右。这是刨除土地流转、人工成本以外的纯收益。”

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年3月份,安徽省亳州美誉集团的药商任兴三就看好了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的芍药,早早下手签订了合同。据任兴三介绍:“我们和三合中草药种植合作社是第一次合作。这里的芍药颜色、品质都非常好,而且没有虫眼和虫害。合作社注重诚信经营、注重契约精神。现在的市场价比我们之前签订的价格略有升高,但合作社还是认真履行合约精神。明年,我们还会继续合作。”

近年来,大板镇三家子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优势和特点,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花卉、药材种植业,做活“花海经济”,念好“药材经”,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协同推进,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群众获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齐丰收。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