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有效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建议
  关于强化特色产业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4-1-8
 
关于强化特色产业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
——在政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纪丽萍
2024-1-8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文件,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基本情况

自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的“五大振兴”均有进展和突破,特别是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十家子国家级玛瑙特色小镇、新民黄金特色小镇发展迅速,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县对外形象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全县“北畜牧、南果蔬、西杂粮、东粮油”的农业产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明晰,已建成花生、杂粮、畜牧三大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了花生、杂粮、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20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以区域乡镇集聚发展、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为特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仍然不高。虽然全县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有所提升,但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底,带头人和组织合作化主体不足,农牧小规模、分散式生产经营仍占绝大多数,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多数品种多而不优,产出的大多是大宗农产品和一镇一村的土特产,导致大多数农业产品没有得到统一的经营管理,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缺乏竞争能力,无法注册农业品牌商标,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在相当一些地方没有形成。小农户市场议价能力不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问题突出。

二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明显短板。虽然近年来全县“两品一标”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但是除三沟酒业、阜新花生、化石戈小米等有一定知名度外,全县现有农产品品牌大多数小而弱,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缺乏有效引导,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部分农产品优质而不能优价,附加值低,价值链延伸与持续竞争力不足,部分地区产业大而不强,品牌杂而不亮,缺乏有效的品牌培育、推广、管控与保护措施。现有加工产品种类偏少,品质控制和规模供应能力不够,难以适应新媒体营销时代对农产品规模与品质的要求。

三是高精尖人才匮乏问题普遍存在。近年来,全县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涌现了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总量不大、层次不高、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特色产业缺乏有力的人才招引措施,对返乡人员创新创业、鼓励入乡创业人员发展、在乡创业能人挖掘支持等方面针对性措施不足,产业振兴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全县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加之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农村普遍存在老年人种地的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受限,地谁来种的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明显不足。现有产业园区大部分入驻企业在发展引领、发展贡献及创新发展方面能力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产业利益联结和组织带动水平和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农牧种业发展停留在较低水平。县级财政支农能力有限,各级财政拨付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存在“多龙治水”、“撒芝麻盐儿”的问题,资金统筹利用效率较低。

三、工作建议

一是加快夯实特色产业规模经营基础。一方面,按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镇、村国土空间规划,在农民自愿前提下,鼓励支持镇村结合农田基本建设,组织开展互换并地,发展连片种植,为特色产业试点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创造更加有利条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农户承包地进行农田整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应用,突出做好农业带头人培育引进工作,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村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发挥特色产业的规模效应和供给能力。

二是突出抓好特色产品品牌建设。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培育,深入实施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加快构建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区域共用品牌为基础,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认证,培育阜新花生、化石戈小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加强区域品牌统一管理工作。挖掘农产品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三是加快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引进培育。充分用好用足现有政策措施,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等工作。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支持和鼓励公职人员离岗创业,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挖掘创新潜力,助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别是发挥“头雁效应”,加大政策引导扶持,鼓励支持返乡、入乡和在乡人员创业就业,着力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切实完善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花生、杂粮、畜牧的资源优势,重点借助阜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乡镇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园,并引领乡镇重要农产品初级加工基地实现要素整合,集聚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强镇,聚焦拓链、展链、延链,重点推进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科技研发、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合理布局,打造一批县级、市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组织协调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联种联收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培育一批示范农户、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扎实推进我县特色产业发展,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暨“百十一”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