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带头人的引领。在广袤的农村,一批有担当、有闯劲的带头人正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务欢池镇碱锅奶牛合作社负责人张桂贤,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从两头牛起家,如今已建成一座占地百亩、存栏量超千头的现代化牧场,不仅让昔日的盐碱地“牛”了起来,更带领乡亲们共同奔向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辽西大地,碱锅奶牛合作社的现代化牛舍里,数百头体格健壮的荷斯坦奶牛在干净整洁的围栏内悠闲进食,自动饲喂系统定时投送营养精准的饲料,转盘式挤奶机高效运转,将醇香的鲜奶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储奶罐……眼前这片规模化、标准化的牛舍,记录着一位乡村女性带头人26年如一日的艰辛奋斗与执着追求。
当年,张桂贤花7000元买了两头牛。牛繁殖很快,同属于东碱锅村三组的村民看到她养牛养得风生水起,也想养。于是,张桂贤作担保,从当地的金融部门帮大家贷款买牛。当时,5户人家买了20多头牛。2007年,她们注入妇女创业贷款100万元,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从那时养牛到现在,经历了口蹄疫、雪灾等“不测”,但她们凭着一股不认输的韧劲,不但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而且引进优良品种,实施科学饲养,招聘兽医和务工村民,一步步将合作社的雪球越滚越大,还带动了周边村的产业振兴。如今,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了合作社的“牛二代”。
张桂贤的女儿李嘉琦,2022年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开设奶吧店和网购店,决心从母亲手里接过接力棒,不仅要把碱锅鲜奶做大做强,也要推动阜新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壮大。
从单一养殖迈向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碱锅奶牛合作社在两代人的接力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女儿的回归,不仅是事业的传承,更是乡村振兴希望的延续。
从两头牛到千头规模,从传统养殖到三产融合,张桂贤用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一双勤劳奋斗的手,不仅养“牛”了合作社,更做“牛”了乡村产业,让碱锅村的乡亲们端起了稳稳的“金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