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摸清撂荒耕地底数  推进复耕...
  “三跑”坡地变身“三保”梯田
  拒绝校园暴力  保护少年的你
  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优化营商环境
  新闻速递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10-19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让坡耕地变身新粮仓
“三跑”坡地变身“三保”梯田
2023-10-19
 

我县坡耕地面积大,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我县大力实施以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旱作水平梯田建设,走出了一条统筹推进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的发展之路。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于寺镇扎兰村村民迎来秋粮丰收,村里近8000亩梯田片片金黄,如同秋季版调色盘,绘出一幅绝美的丰收画卷。

于寺镇扎兰村农田以坡耕地为主。多年来,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机械化作业难度大,成了当地农民最大的心结。近年来,通过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村里近8000亩坡耕地陆续修建成层层叠叠的水平梯田,也为“靠天吃饭”的农户们带来了新期盼。

初桂民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今年承包的70亩坡耕地丰收已成定局。初桂民介绍:“这块坡耕地生产的每个玉米棒子平均重量在五六两之间,一亩地是3000多株,预计今年玉米亩产至少能达到1500斤。往年没修坡耕地之前,亩产也就1000斤左右。自从修完坡耕地亩产增产500斤,亩收入就能增加500块钱。”

曾经的坡耕地跑土、跑水、跑肥,老百姓无奈地称之为“三跑田”。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自2019年起,于寺镇实施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1.2万亩,昔日的山坡地摇身一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于寺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于寺镇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治理累计1万多亩,每年减少土壤流失3万吨,保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经过几年治理,目前,治理区域内的粮食产量每亩能增加几百斤以上,为全镇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治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市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拦截微径流、兴修土坎梯田和改造坡耕地为重点,以实现粮食安全为中心,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这些切实有力的举措,使我县受益颇多。

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水土保持工作部部长李宏伟介绍:“针对阜新坡耕地量大,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我们积极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每年实施坡耕地治理1万亩,使这些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未来三年,我们将以水润阜新建设为契机,计划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1.68万亩,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粮仓。”               (季  哲)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