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下一版>>
  做新时代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生态屏障筑防线   ...
  跨省“相牵” 文旅“出圈”
  黑土地上的“绿色生意经”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5-4-29
 
于寺镇虎掌沟村稳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黑土地上的“绿色生意经”
2025-4-29
 

今年春耕刚刚开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虎掌沟村村民许文忠就在为明年的春耕做准备了。他的想法可以用一个词概括:绿色。

许文忠种植大田100余亩。每年冰雪还未完全消融,他就忙着一件“大事”:到周边各地买牛粪。“牛粪买回来堆肥,得沤上大半年的时间,可以增加地力,还能减少化肥的用量。”许文忠说,“今年沤的是明年的肥。”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于寺镇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种植结构,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信息体系,动态掌握耕地地力变化状况,为合理施肥、科学养地提供依据,有效遏制过量、不当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生产性污染。鼓励肥料生产企业建立镇(村)直销网点,开展配方肥连锁配送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户科学施用测土配方专用肥,提高利用率,减少农田化肥流失,降低污染。同时,推进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发展玉米、马铃薯、烤烟、油菜等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稳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春耕备耕期间,镇、村两级农科技术人员在进村入户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时把宣讲农家肥的益处当作一项重点,指导农户大力使用农家肥作底肥,鼓励每亩农作物施用农家肥2吨以上,稳步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指导农户变粗放施肥为精细化、科学定量施肥,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变一次大剂量施肥为多次定量追肥,多施用专用肥、缓释肥、生物肥,既满足作物敏感期、快速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又控量节本增效。

虎掌沟村有320户、1149口人,家家都有几十亩山坡地。随着“庄稼把式”的年龄偏大,一些家庭劳动力不足。村“两委”班子决定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与各家签订单,稳定农户收入。山坡地虽瘠薄,但适合种植各种杂粮。村里在镇上的大力扶持下,因地制宜发展杂粮产业,并进行深加工,创立“佑安古镇”杂粮品牌。现在,全村四成耕地种的是绿色食品,有8个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随着低碳有机种田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既环保又经济的农家肥成为该镇广大农民心中的“宝贝疙瘩”。越来越多的群众瞄上了猪、牛、羊等养殖场的粪肥,特别是部分种植大户还与规模养殖场建立了稳定的农家肥供求关系,既解决了养殖户粪肥污染问题,又降低了农作物种植成本,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绿色、优质是全社会对农产品的共同追求,也是我们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许文忠说,“坚持下去,农业必将大有可为。”          (阜新日报)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