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 超 见习记者 王东旭) 农收时节,大固本镇关家村的一片玉米地里,有一部分植株出现了玉米穗腐烂的情况。10月12日,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技专家隋晓舟到大固本镇关家村进行现场指导。
在现场,隋晓舟首先了解了农户玉米病发生情况,并对玉米秸秆、玉米穗进行检查和留样检测,同时向农户详细介绍了玉米穗腐病的由来以及预防措施。
据介绍,玉米穗上出现的各种颜色的发霉籽粒被称为穗腐病。引起籽粒发霉的病菌有很多,其中许多病菌能产生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毒素。穗腐病的发生与气候以及品种的抗性有关。在灌浆成熟阶段如遇到连天阴雨,一些品种会出现穗腐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由于穗腐病发生在生长后期,因此控制方法主要是选用抗性强、玉米苞叶松散、脱水快的玉米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和施肥,促进早熟,及时收获和晾晒,控制玉米螟等害虫为害穗部,减少伤口浸染的机会;在收玉米时,尽量拣除严重发霉的穗子,或在脱粒时注意去除霉粒。
隋晓舟介绍:“通过市县植保部门调查,全市部分乡镇低洼田块穗腐病发病较重,原因主要是气候和虫口影响容易引起穗腐病。今年七八月份,我市比较干旱,玉米螟和三代棉铃虫发病较重,九月份下的几场秋雨对玉米穗腐病影响比较严重。经调查,这块地穗腐病发病率在5%左右,当地农户反映严重的地块发病率在20%左右。穗腐病应做好前期预防,应对种子包衣拌种,选择种衣剂应含有萎锈灵、种菌唑、福美双成分的种衣剂,到中后期八月份以后,一定要预防玉米螟和棉铃虫,通过防虫就能有效地控制玉米穗腐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