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刊     <<上一版    
  白鸽亦解意  伴读晨与夕
  蝉鸣渐远时   人...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2025-08-08
 
白鸽亦解意  伴读晨与夕
2025-8-8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校园。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倾洒在操场上。

几只觅食的鸽子,羽翼浸染着点点金光,在嫩绿的草坪上轻盈跳跃——这每日的序曲,不仅是一幅宁静的画卷,更是大五家子学校——这所辽西小县城的乡村校园,自然之美与教育之光悄然交融的动人诗篇。

清亮的铃声唤醒校园的宁静,学生们陆续走出宿舍,操场便瞬间热闹起来。此刻,总有一个修长的身影,准时融于操场之内——鬓发微霜的校长,目光炯炯,脸上漾着如阳光般温暖的笑容。

无论严寒酷暑,校长总是披着第一缕晨光踏入校园。鸽子与他,似有特殊的灵犀,当他轻轻吹响口哨,鸽群便如通晓音符般聚拢,轻盈地落于他的掌心、他的臂弯、他的肩头……或啄食谷物、或站立低咕……

校长静静站立,任凭这些小小的生命在指间跳跃、嬉戏。

偶有学生路过,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校长便弯下腰,将手中的谷粒轻轻放到孩子的掌心。他们相视一笑,一同将谷粒撒向鸽群——那簌簌滚落的谷物,瞬间化作无数鸽子们抢夺的焦点,也化成了微小而明亮的星火,点亮了孩子们心中仁爱的种子。

然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并非坦途。去年秋天,那个雾蒙蒙的夜晚,几只野猫潜入鸽笼……翌日,成袋子的被咬死的鸽子令人心碎……

校长沉默在鸽笼旁,暮色中的身影显得格外凝重——紧抿的嘴唇、低垂的眼帘,盛满了无声的疼惜。这猝不及防的灾难,如同刀子一样,也在学生们柔软的心上刻下了深深的痛。很多学生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自此以后,在校园里就悄然展开一场鲜活的德育实践。

校长亲自带着后勤的师傅修补鸽笼,用铁丝仔细加固每一处缝隙——这不仅是亡羊补牢的补救,更是将“防患于未然”的智慧与“用双手守护安全”的实践精神,无声地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孩子。

学生们也自发轮流当起“护鸽小卫士”——课间、午休、晚饭后,蹲在树下驱赶或投喂野猫。这小小的轮值岗哨,悄然培育着规则意识与对集体责任的担当。

校长和班主任老师更是在课堂上,将鸽群的遭遇融入德育教育课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平需要人类的共同守候……

这沉甸甸的失去,被师生们共同咀嚼,转化成了行动的力量。

当春风再次拂过校园,催开绿树繁花,也给劫后余生的鸽子带来生机。鸽笼里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叽叽喳喳的叫声再次在校园回荡。

孩子们开心极了,一下课就跑到鸽笼前,和小小的生命一起欢呼雀跃。

如今,鸽群再次壮大到二十多只,新鸽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日复一日的守护中,孩子们亲眼见证了生命在伤痛后顽强绽放的奇迹——那新生命的萌动与鸽群的壮大,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甜蜜回响,更在幼小的心灵中铸就了关于坚韧与希望的不灭信念。

或许他们由此能真切地懂得:每一个生命的繁盛非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守护之手的托举。这份经历,已将“与万物休戚与共”的生态至理,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生命底色之中。

每天清晨,校长依旧准时出现在操场。当口哨声响起的刹那,鸽群振翅如热烈的掌声,扇动的气流,拂过青翠的操场,掠过孩子们仰起的、充满好奇与向往的面庞,也拂过校长那饱含岁月与期冀、如大地般深沉的注视——目光所及之处,书声琅琅,雏羽渐丰。

他深知,真正的德育,不仅仅在琅琅的书声里,也在俯身喂鸽的静默身影里,在孩子们守护生命时专注的眼眸里……

他深知,一切高远的飞翔,皆始于这土地上的喂养与坚持,那摊开的手掌承托的,岂止是金黄谷粒?那是托起稚嫩羽翼的责任担当,是仁爱无声浸润的慈悲心肠,是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珍爱和平的永恒一课。

“白鸽亦解意,伴读晨与夕”,美好的时光,在坚韧的生命力与不灭的期待中,缓缓铺展……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