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巧用工业废料 破解灌溉难题
  汇聚青年智慧 赋能产业发展
  走上“葱葱”致富路
  新闻速递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5-8-25
 
新闻速递
2025-8-25
 
县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
获评“2024年度平安辽宁

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本报讯 近日,辽宁省委政法委对平安辽宁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获评“2024年度平安辽宁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多年来,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政法委工作要求,积极融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做实做深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工作,持续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筑牢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辽宁建设工作格局。              (任发元)

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典型案例警示公众
防范骗你没商量

日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多起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旨在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守护群众财产安全。警方提醒,当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需从案例中汲取教训,强化法律观念,筑牢安全防线。
案例一:6月28日,务欢池镇张先生(27岁,化名)在酒店住宿时,下载了一款名为“桃色”的APP。该APP客服联系到张先生,称做任务成为会员后,可以为其提供同城线下服务。张先生按照客服要求,多次向他人银行卡转账后,发现联系不上客服,无法与异性朋友见面,方才意识到被骗,迅速报警。张先生共计损失45万元。警方指出,此类“涉黄”APP多为诈骗工具,所谓“线下服务”实为诱饵,切勿因猎奇心理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
案例二:8月16日,旧庙镇李女士在家中玩手机时,收到自称是抖音客服的陌生人私信。对方告诉李女士,她办理的抖音电商会员已经到期,如果不取消,每月将自动扣费800元。李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用银行卡向他人转账59000元。当对方让其继续转账时,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迅速报警。警方特别提醒,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一定要通过官方APP或电话进行核实验证,以免被骗。
除电信诈骗外,近期辖区内“扫码换零钱”类警情频发。警方提示,此类行为看似便捷,实则可能涉及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主要风险包括四大类:
一是不法分子以高额手续费为诱饵,诱导商户提供收款码,实际用于转移电信诈骗资金。商户账户可能因接收赃款被冻结,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虚假转账。骗子出示伪造的转账成功截图,利用信号干扰器制造网络延迟假象,趁机携款逃离。
三是抽条换假钞。在现金清点过程中,快速抽走部分真钞或以假钞调包。
四是二维码安全漏洞。静态收款码可能被调换或嵌入木马病毒,导致资金被盗或个人信息泄露。
针对上述风险,警方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拒绝异常请求。对非本人操作、大额换现、要求转发二维码等行为保持警惕,拒绝高额。手续费诱惑。
核实交易信息。确认转账到账后再交付现金,避免依赖转账截图,使用动态收款码,避免静态码被篡改。
强化法律意识。发现账户异常或被要求配合“特殊交易”时,立即报警并联系支付平台,冻结资金。           (季 哲)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