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 彪 安 珊)近日,记者在伊吗图镇艾友营子村玉米单产提升试验田里看到,一个容量80吨的废弃火车油罐经过改造,成为承载水肥一体化创新实践的核心设备,为玉米单产提升注入了“关键动力”。
艾友营子村耕地条件有限,人均仅1.4亩,且多为矿区塌陷区和山坡地。由于地下水匮乏,试验田灌溉用水需从3公里外抽取,储水曾是制约生产的一大难题。传统方塘不仅占地大、有安全隐患,而且在蒸发量大的季节还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利用率低。而改造后的废弃油罐恰好破解了这些痛点:密封性好,可杜绝水分蒸发,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占地面积小,节省更多种植空间;构造坚固,既能大幅降低安全风险又能节约成本,成功替代了传统储水设备。目前,该村已有储水罐8个,用于日常灌溉和施肥。
作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核心技术——密植滴灌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依托这一改造设备,实现了效能跃升。该技术依据玉米水肥需求规律,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保障玉米关键生长期的水分和养分需求,为单产稳定提升奠定基础,成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以废弃火车油罐改造利用为契机,进一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更多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创新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