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为暖棚生产“把脉问诊”
  做好“传帮带” 忠诚守护百姓健康
  把个体“小我”融入发展“大我”
  做好“服务员” 当好“店小二”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1月25日
 
近年来,县中医医院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 的理念,秉承“精诚,关爱,传承,创新”的院训,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人才引领的发展模式,有力推进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做好“传帮带” 忠诚守护百姓健康
本报记者 王美娟 刘 超
2021-1-25
 

在县中医医院的专家诊室,76岁的外科主任医师杨景义正在利用空闲时间,耐心地为年轻医师答疑解惑。

在另一间专家诊室,从医65年,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中医师王瑞林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

提起退休后仍然继续在岗位上奉献的初衷,王瑞林感慨万千,“我现在已经是髦耋之年了!可是我身体力行,我愿意在我有生之年,继续发挥我的余热,做好‘传帮带’,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

近年来,县中医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帮扶、聘请带教老师及院内返聘等形式,充实医院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其中,从院外聘请13名放射科、超声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内科、外科知名专家,院内返聘6名老中医来院坐诊、手术、带教,对提高医院知名度、学科建设、人才的培养、梯队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极大助推作用。

县中医医院的返聘专家团队,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63岁。这些知名老专家们从医几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县中医医院,老专家们“变输血为造血”,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诊疗经验,对年轻医生起到“传帮带”作用,有效提升了全院的诊疗水平。

他们用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建立起和谐医患桥梁。将“专家+服务”打造成了县中医医院的诊疗品牌,竭力为患者提供暖心、放心、舒心、安心的诊疗服务,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位从于寺镇专程到县中医医院做康复的患者家属说,“我们就是奔着中医医院的老专家来的。我丈夫在这儿做康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效果特别好!”

医疗技术是一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又是医疗技术的关键。县中医医院除聘请、返聘院内外院知名专家外,还制定进修培训计划,派出年轻骨干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020年,选送 22名医护人员到辽宁中医、阜新市中心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注重院内培训,对中医医护人员开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多种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更规范,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作为省中医药技术培训基地,县中医医院本着“培养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今年为我县培训村医中医药适宜技术800余人次。

县中医医院院长张少武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重点科室建设,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肛肠医院开展长期的专家下基层诊疗活动,把省级知名专家“请来”我县,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到省级知名专家的健康服务。同时,医院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拓宽中医服务范围,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